南财观察丨一季度电子信息业强势回暖,工业大省广东谋求产业多元支撑

2024-05-16 21:19来源:金羊网   阅读量:19628   

今年一季度,广东省工业“五强”中的深圳、东莞、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破10%,增速排名挤进珠三角前四、全省前七。

罕见以大基数实现高增长背后,三市的核心动能均源于电子信息产业。

在全省层面,情况亦然。1—3月,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8.2%,高于全国5.2个百分点。这一占据全省工业约四分之一体量的支柱产业强势回暖,自然而然带动了工业经济整体升温,并将温度迅速向外贸等领域传导。

在“新三样”继续维持主引擎的同时,以电子信息业为代表的“老三样”回归与重振,无疑令人惊喜,也有助于全省产业形成更稳健的结构层次。在此背景下,解码这一产业“脊梁”背后的动力源同样重要——电子信息业何以在一季度大幅飙涨?其现下的趋势走向和延续向上的关键又是什么?

两侧发力,全线复苏

2024年1—3月,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81.08亿元,同比增速达到18.2%。从主要产品来看,全省比去年多产出了20.3%的手机和41.8%的笔记本计算机,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产量更是分别增长了42.8%和50.3%。

以时间为轴,去年整年,广东省工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分别为4.4%、3.6%;而今年一季度,电子信息增速骤然攀升了近15个百分点,扭转了一年多来稍显颓势的局面。两条曲线交叉错位,这也意味着,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对全省工业重新发挥拉动作用。这同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趋势也是一致的。

横向来看,这一支柱产业实现了全线增长,同各地工业整体运行呈现强相关性。

以深圳、东莞、惠州为例,三市分别以11.5%、10.1%、10.0%的工业增速跻身前列,将大批基数小的粤东西北城市甩在身后;相比之下,作为广东工业“五强”中另外两员的广州、佛山则相对乏力。背后,电子信息产业地位差异成主要因素。

“一季度,电子信息产业越发达、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越高,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强势。”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、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许晓民认为。

数据显示,深圳、东莞和惠州合计包揽了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八成;尤其深圳占全省比重达到56%,电子信息制造业也为其规上工业增长贡献了超半数体量。而广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自身规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1%。

电子信息业迅猛增长背后,生产、消费两侧均在发力。

在生产侧,前期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效益正相继释放,产业加速降本增效与产能扩容。例如,肇庆一家热管企业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便通过AI主动设计节省了50%的研发时间和费用;充分调动行业数据也帮助设计品质明显提升。

去年年底,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,作为传统支柱的电子信息业受到重点关注。14个试点城市中,约半数选定了电子信息作为试点行业,包括东莞智能移动终端、珠海印刷电路板、江门新一代电子信息等。

在需求侧,一方面,国内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,升级类电子产品需求持续释放。另一方面,世界经济回暖,外需亦强劲复苏。

许晓民解释,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回落,尤其东南亚、拉美等新兴市场需求扩张。这一迹象在外贸数据中亦有所体现。例如,广州市手机、平板显示模组、电子元件产品出口分别增长了19.1%、42.3%、20.4%,拉动全市出口增长了8.4%。

一季度,三大电子信息重地中,深圳、惠州出口也分别增长了28.2%、8.4%,对于前者,机电类产品占据了68.3%的出口总值;东莞出口额尽管微降1.6%,但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了7.3个百分点。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也明显改善,3月单月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.9%。

“电子信息出口仍受制于新兴经济体出口替代加快等因素的冲击。”许晓民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,但总体上,出口对产业支撑作用有增强趋势。

他预测,尽管受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等因素制约,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将有所放缓;但促消费政策红利释放,叠加硅能源、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加持,接下来,其仍将扮演广东工业经济“压舱石”角色,保持平稳增长态势。

从“一业独大”到多元支撑

与同属电子信息大户的江浙相比,广东在产业体量与增速上均居领先。数据显示,广东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占全国约三分之一,一省体量便与整个长三角相抵;一季度,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又比江苏高出6.7个百分点。

但工业总体增速层面,广东却仍略逊一筹。这意味着,产业结构仍有待调优。

长期以来,电子信息产业与广东工业明显同频,不论是去年年初的低迷态势,还是今年的迅猛增长,二者间呈现一种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的局面。

2023年,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、销售产值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的23.4%、25%,出口交货值占比更是达到51.5%。独大的支柱产业既为全省工业稳增长提供了“压舱石”,又在内外部冲击之下,无形中使整个产业结构蒙受更大风险。

另一方面,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自身也存在不均衡性。珠三角九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省95%以上,粤东西北地区难享支柱产业红利。

对此,许晓民建议,未来要继续推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向粤东西北地区,汇聚强大合力,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产业协作和共建。

在产业链层面,他也进一步指出,上游薄弱是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缺陷,“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均衡;而珠三角则主要依赖通信设备制造业,在下游整机制造和中游电子元器件环节优势突出,但在电子材料、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上游环节,以及光伏等部分新兴产业上发展相对不足”。

据统计,广东手机、移动通信基站、智能可穿戴等电子整机产品及配套的电子元件、光电子器件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,而太阳能电池产量却仅是江苏的1/35。

基于此,产业补弱固强的方向便在于,向上游及新兴产业延伸。

对此,政策层面已有关照。去年末,广东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进行了更新,提出将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工程,在重点领域加强研发,打造全产业生态。到明年,产业营收和增加值将分别攀上5.5万亿元、1.1万亿元。

一个多月后,《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》出炉,为产业划定了新一代网络通信、人工智能终端、虚拟现实、量子信息等未来方向。

事实上,新兴产业对电子信息的拉动力已得到印证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广东新创意与4K花园获悉,一季度均有显著增长。前者1—2月出货量同比上涨了8.3%,受益于下游游戏显卡市场复苏,AI高算力场景驱动下,散热需求迎来爆发;后者收获产业创新积累回报,超高清视频彩铃业务也增长了近30%。

广东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工业处处长蓝艾青也认为,人工智能、卫星通信、折叠屏等新技术驱动,为产业向好提供了动能,“接下来,广东将继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,将发力太阳能光伏、新型储能领域,并通过‘广东强芯’工程、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等提升产业链韧性,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”。

目前,电子信息领域投资仍然强势。一季度,广州、东莞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了42.3%和14%;深圳更是直冲111.1%。

新增投资继续为产业积蓄后劲;量增之余,结构还在向新兴领域倾斜,诸如“增芯”等新投建项目越来越多地踩在了原本薄弱环节……一场聚焦顶梁柱的提质升级行动正在推进中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责任编辑:安远

最新阅读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