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敏剖析增程技术:A级车应用少,创新降本是关键

2025-04-14 10:00来源:中国广告网   阅读量:15033   会员投稿

许敏对增程技术展开剖析:A级车鲜少应用,创新降本乃是关键

在 2025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,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,针对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展开了深入分析。

许敏院长通过对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,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、插混和增程为主,这与日本、欧洲、美国的市场结构有所不同。在国内,增程式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猛,吸引了众多新势力和传统主机厂纷纷布局。然而,目前增程式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大中型豪华车领域,在 10 万 —15 万的 A 级车市场却鲜见其身影。原因在于 A 级市场对成本极为敏感,现有的增程式车型多采用大电池加大发动机的配置,导致成本居高不下,难以契合该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。

在国际市场上,像雪佛兰 Volt、宝马 i3、日产 e - POWER 等车型,多采用小电池、小发动机的配置,且销量不错。许敏院长认为,中国增程式汽车在动力系统配置上存在成本优化的空间。以特斯拉为例,如果采用 40 度电搭配 10kW 增程器,成本能够降低 11000 元;若使用 18kW 增程器并将电池容量降至 20kWh,成本可降低近 2 万元。理想汽车现有的方案同样有优化的可能,调整发动机和电池配置后,成本能降低 1500 元。并且,在实际使用中,增程器并非时刻都需大功率运行,多数工况下,较小功率的增程器搭配合适容量的电池便能满足需求,这显示出当前增程式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较大潜力。

在技术创新层面,许敏院长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水平对置两缸增程专用发动机。该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始于 2007 年,最初尝试的两冲程水平对置样机,因油耗和排放问题未能成功。到了 2018 年,四冲程两缸发动机取得了突破,现已准备量产。这款发动机优势显著:其一,成本大幅下降,与常用的直列四缸直喷增压发动机相比,成本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。通过采用新的智能制造工艺,摒弃传统铸造和机加工,实现全自动化装配;不使用缸内直喷、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;用塑料机身替代金属机身等方式达成成本降低。其二,油电转化效率高,热效率达到 40%。其三,实现无感增程,借助水平对置活塞布置、无缸心距双活塞布局以及发动机与电机联调等技术,有效消除振动和噪音,塑料机身也减少了燃烧噪音的传播。在燃烧技术上,该发动机采用加温替代加压的创新方法,使燃油在喷孔内产生气泡,实现 50% 以上气化,减少喷油,达到与缸内直喷相同的效果,且无碳烟排放。在控制方面,利用 AI 技术让发动机在几种常见工况间自动学习切换,无需复杂的控制策略和大量标定试验,降低了成本和开发时间。

许敏院长着重强调,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成本是关键因素。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,高度重视成本控制,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创新路径,有望助力行业在成本优化和技术提升方面实现新突破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责任编辑:公孙喜

最新阅读

推荐阅读